通知公告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切实加强地灾防治 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发表时间: 2018-05-30 10:26:20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周建春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全境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661处,威胁60余万人的生命安全。面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省领导多次过问、批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经常深入一线指导防灾减灾。当前,地质灾害防治进入关键期。我们必须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抓,着眼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以更加严密的部署、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谈五点意见。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省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全境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国土面积的42%。再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剧烈,汛期降雨集中,极端天气频发,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市县领导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对地灾防治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落实还不到位,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效果。汛期来临,国土资源部门各级领导、各类防治人员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该担当的要担当、该议事的要议事、该给钱的要给钱、该配人的要配人、该督查的要督查、该处理的要处理,坚决防止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汇报上。下一步,省国土资源厅要将“各级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措施”等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督查范围,进行专项督查。

  第二,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防治地质灾害,关键在落实,而落实的关键是责任到位、责任到人。每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督查和隐患排查中,我们都能发现责任不明、分工不清、措施不落实等现象。这些现象和问题,其实质比隐患还要可怕。究其原因,主要是防治责任没有层层压实。

  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一把手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有关部门需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好部门责任制。在落实过程中,县级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相关规定,发布年度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将行政区域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确到乡(镇)、部门、企业、厂矿等,确定责任人、监测人,设立警示标志,搞好宣传培训工作;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督促相关单位发放“两卡”、落实防治措施,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隐患点监测方案和防灾预案,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乡(镇)政府要向受隐患威胁的厂矿、企业、医院、学校或人群密集场所的管理机构发放“两卡”,督促制定“两案”,落实监测、巡查、宣传、演练等日常工作。具体到每个隐患点,就是做到“四落实”,即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落实;“两卡”、防灾预案、监测方案落实;宣传、培训、演练落实;警示标志、预警器材、防治措施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重大,各地要切实落实防灾减灾任务,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国土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技术支撑部门要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各级防治人员要勇于担当,对落实责任措施不力的,将进行严肃问责。

  第三,结合实际创新推广地质灾害防治方法,走出一条适应本地区特点的防治之路。我省地质环境复杂,不同地域岩性特点、地形地貌、成灾机理和人口密集程度不同,在防治方法上有所区别。我们必须因地制宜,科学防灾。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我省一些市县创造出不少好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根据实际,创新方法,拓展深化群测群防工作。群测群防网络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体系。如今,城镇化发展使很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周边人口密集程度明显增大,尤其在山区县,沟口沟底、坡上坡下都住满了人。如何加强在这些区域的防治,怎么防才能防得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吉县针对这个特点,创造了“十户联防法”,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学习和推广。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出联防联控的防治方法,比较适合我省一些山区县,希望这些地区的同志要认真研究,拿出对策,切实提高群测群防水平。同时要注意发挥专业队伍的优势,构建地灾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体制。二是主动作为,排危除险,久久为功。黄土崩塌发现难、防治难已经成为共识。怎么办,一些地方也做了不少努力和尝试。如,左权县坚持每年投资100多万元治理小型崩塌隐患,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议黄土崩塌隐患严重的地区,学习左权县的做法,安排部分资金,主动作为,及时排危除险,化担心为放心,减少小型灾害发生的机率。三是综合政策、资金推动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是解决地质灾害的根本途径,也是当前的一项最有效且最重要的工作,建议各市县充分利用搬迁、复垦、增减挂等政策,综合施策,全面推动,确保搬迁任务圆满完成。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随着防治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各级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要有创新意识,结合实际,瞄准问题,认真研究总结,走出一条适应本地区特点的防治之路。以后省国土资源厅每年将对各市创新活动进行汇总,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进行推广。

  第四,突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坚决遏制重特大地质灾害发生。抓好重点防治期,抓住重点防治对象,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一要在辖区内全面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进行全覆盖、拉网式排查,确保发现一处、设防一处,并对重点隐患点加强防治。二要对行政区域内的防治重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防治对象的风险等级、易发时机、防治措施和应对手段在掌控之内。三要控制住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危险区的人类工程活动。城镇化发展促使人口向城镇集中,原本一些无人居住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危险区正在成为开发对象。各市县一定要从规划着手,严把关口,坚持督查,真正从源头上防止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四要特别重视黄土沟壑区城镇内或城乡接合部人口密集区的防治工作。近几年造成伤亡的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这些地方,上面谈到的联防联控也主要指这类地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一些城边支沟,不宽也不深,但沟壁高陡,极易成灾。以前零散住着少数人家,但现在成了城镇流动人口租房居住的主要聚集地。部分原住居民为了利益,私自不规范削坡建房,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更大的隐患,一旦发灾,后果不堪设想。各级领导在这一问题上要引起高度重视,逐一查看,研究对策,去危排险,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重特大灾害发生。

  第五,时刻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准备,打好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准备,确保遇有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消除应急处置中反应慢、联不上、不到位等问题。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一要有强烈的应急意识。地质灾害对我省不少县来讲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小概率不等于零概率。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应急法规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二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各级要着眼“抗大灾、抢大险、救大援”,扎实准备预案、机构、队伍、物资、场地等,利用好全省应急指挥系统,确保遇有突发地质灾害能够有序、有力处置。三要有高效的应急值班。应急值班是处置应急事件的基础。各级要加强应急值班,确保值班人员24小时在位,遇有情况能够快速反应,及时上传下达,保证应急指挥不中断。四要有反复的应急演练。有机构、有队伍只是应急处置的基本要素,队伍能不能打、怎么打,这需要平时的演练来实现。应急法规、预案等对应急演练都有要求,希望各级重视应急演练,做好演练工作。五要在全面落实好雨前、雨中、雨后“三查”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自身预防的积极性,打好地质灾害防治的“人民战争”。

  6月1日,我省将进入汛期。据气象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今年汛期降雨比常年要多三成,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大局中的定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